經緯度 | 119.673831, 23.564004 |
開放時間 | 預約開放 |
電話 | 0931-061169 |
地址 | 澎湖縣湖西鄉龍門村36號 |
經緯度 | 119.668985, 23.585531 |
開放時間 | 預約開放 |
電話 | 06-9921759 |
地址 | 885澎湖縣湖西鄉南寮村121-5號 |
經緯度 | 119.577494, 23.571887 |
開放時間 | 每週三~日 0800-1700 |
電話 | 06-9261141#216 |
地址 | 880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
經緯度 | 119.519976, 23.655178 |
開放時間 | 24小時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83588, 23.564906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11984, 23.738803 |
開放時間 | 0900-1630 |
電話 | 06-9216521#328 |
地址 | 884澎湖縣白沙鄉吉貝村182-2 |
經緯度 | 119.581004, 23.574581 |
開放時間 | 0800-1730 |
電話 | 06-9264115#5723 |
地址 | 880澎湖縣馬公市六合路300號 |
經緯度 | 119.579593, 23.567248 |
開放時間 | 0900-1700 |
電話 | 06-9210405 |
地址 | 880澎湖縣馬公市新生路327號 |
經緯度 | 119.573511, 23.520352 |
開放時間 | 1030-1630 |
電話 | 06-9951065 |
地址 | 880澎湖縣馬公市嵵裡里66-6號 |
經緯度 | 119.63666, 23.596666 |
開放時間 | 24小時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9583, 23.551666 |
開放時間 | 24小時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56705, 23.716088 |
開放時間 | 24小時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94863, 23.691873 |
開放時間 | 24小時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77073, 23.570435 |
開放時間 | 0900-1700 |
電話 | 06-9261141#224 |
地址 | 880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6號 |
經緯度 | 119.584836, 23.675052 |
開放時間 | 24小時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35273, 23.651208 |
開放時間 | 24小時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16379, 23.595352 |
開放時間 | 24小時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02820, 23.603417 |
開放時間 | 24小時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320661, 23.403999 |
開放時間 | 24小時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43428, 23.365275 |
開放時間 | 24小時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03167, 23.728000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700000, 23.618806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85806, 23.626778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68472, 23.678222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11306, 23.619889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72146, 23.597730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58654, 23.563646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62722, 23.581889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22718, 23.574839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03861, 23.649694 |
開放時間 | 09:00-17:00 |
電話 | 06 993 3006 |
地址 | 澎湖白沙鄉岐頭村58號 |
經緯度 | 119.591778, 23.671611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31139, 23.638417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14056, 23.565667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489750, 23.564222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19639, 23.605222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494351, 23.380774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06987, 23.365049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72457, 23.256148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15684, 23.249245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01667, 23.290020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02270, 23.276312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16795, 23.259918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09886, 23.268080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59957, 23.262972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495176, 23.370760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39598, 23.254833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83696, 23.250369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434740, 23.220252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442608, 23.208491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425918, 23.191829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442214, 23.207355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42968, 23.1969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05083, 23.559111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630750, 23.548528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經緯度 | 119.514778, 23.510250 |
開放時間 | |
電話 | |
地址 |
位於湖西鄉菓葉村馬路旁的「O2 Lab 海漂實驗室」,負責人是職業攝影師的唐采伶, 大部人叫她唐小三。他利用廢器物和海漂垃圾裝飾這間老房子,給予海漂垃圾第二生命,讓曾經是讓人嫌棄的海廢垃圾,變成令人驚奇的寶物,裡面像寶藏庫一樣,等著大家來探索。來「O2 Lab 海漂實驗室」的遊客可以寫寫明信片,一起做DIY手作,或者走到海邊淨灘。
管理單位:澎湖縣湖西鄉南寮社區發展協會
102年與105年皆獲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之文化資產區域環境整合計畫-硓𥑮石藝建工場計畫之補助,協力團隊與居民以三生一體之概念,開始在先人留下的特有的人文歷史、環境風貌下,找出並記錄與活化人與環境共生共存的大智慧,同時也將此特有的海洋環境知識傳承與擴展出去,亦辦理在地農村的環境體驗活動,將在地的生活經驗與環境智慧推廣給在地團體與學校,在不斷努力下於民國104年獲得國家環境教育獎的肯定。
管理單位: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休館日:每週一、二
本館之設立宗旨在闡揚地域性海洋資源及文 化特色,將過去海洋發展的歷史以及今日人們對海洋的瞭解,甚至未來對海洋的開發方面做一詮釋,並從人文及自然科學的觀點 ,將與海洋有關的事物有系統的收集整理和展示,其內容計有特展區、傳統漁具、海洋牧場、漁村生活實景、漁船的演進、未來 海底世界、澎湖的漁業種類( 包括沿近海及潮間帶 )、經濟性水產生物及海底景觀等展示區。
地層為近代堆積研,組成岩石為殼灰岩,由生物介殼遺骸、石英粒及微小有孔蟲膠結而成。西北角的鯨魚洞是典型的海蝕拱門。
龍門沙灘比較少遊客出沒,是個清幽的白色沙灘,但因為海流因素,許多海漂物都會回流到龍門沙灘,使這裡成為澎湖縣最常進行淨灘的區域之一。
申請單位全銜: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開放時間:0900-1630(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休館日:每週三休館
票價:免費參觀
E-mail:[email protected]
澎湖首座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妥善運用地方資源特色,設計環境教育課程,導引學員學習石滬漁業的人文價值,推動吉貝文創旅遊觀光的願景並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以永續維繫吉貝美麗的海上珠串石滬文化。
申請單位全銜: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開放時間:平日0800-1730,假日預約開放
Email:[email protected]
澎湖得天獨厚的「風」與「陽光」,在綠能的發展中絕對扮演重要的角色!靠著風吹、日照,就可開創澎湖的生機,帶領澎湖邁向不同的契機。國立澎湖科技大學發展重點就是風力、太陽能的開發與應用;所以, 結合海洋資源的綠能與潮間帶景觀,成為學校在教學目標外,亟欲建溝之延伸性環境教育學習課程。
管理單位: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休館日:每週四
本館設館宗旨係以保存澎湖地方文化資產,闡揚澎湖生活智慧,凝聚澎湖人文化共識,開拓澎湖人文化視野,建立在地文化自信心為使命,並以追求博物館專業品質與服務,發揮文化社會教育功能為目標。
管理單位:澎湖縣政府農漁局
開放時間:每週五至週三0900-1200;1400-1700
預約時段:0900-1020;1400-1520
澎湖水產種苗繁殖場前身為設立於民國58年之「澎湖縣藻類種苗培育中心」,當時以推廣澎湖縣紫菜養殖為目標,直至民國77年始正式成立「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進行各類海水魚、蝦、蟹、紫菜及九孔等貝類之繁養殖放流業務,期增進本縣水產資源並促進澎湖縣養殖漁業之發展。 民國100年進行場區改建,興建『種苗生產暨海洋生態教育大樓』及周邊工程,大樓一樓為種苗生產區,包含種魚池、育苗池、紫菜種苗培育區及海膽種苗生產區等,總面積為2,400平方公尺;二樓為長度108公尺之參觀走道,並包含珊瑚栽種區及水族箱展示區,可供一般民眾及學生參訪,經由該場人員解說並搭配參觀走道之簡介燈箱,以了解種苗生產情形及海洋生態保育觀念;三樓為辦公室、值班人員宿舍及觀景平台,因種苗場西臨澎南嵵裡灣,在三樓辦公區外,設立一觀景平台,作為參訪遊客休憩與觀景所用,瞭望嵵裡灣的海景與沙灘可讓遊客留下深刻印象。
管理單位: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湖西鄉公所
濕地面積:221公頃
青螺濕地的淡水水源由虎頭山流經青螺聚落南邊的羅經山出海,泥沙逐漸淤積於海邊淺灘,日久形成目前廣闊的海岸濕地。1975年大永水產公司在此承租部分濕地,興建大片魚塭,至1995年租約到期為止,其間縣府林務課在廟前濕地周圍復育海茄苳紅樹林,成效良好,於1995年之後陸續試種另外三種紅樹林,雖成長較慢,也漸漸成林,目前已是澎湖最大的紅樹林濕地。青螺濕地面積遼闊,為澎湖最大的紅樹林復育區,也是澎湖鳥類重要棲息地之一,並有保育類鳥種小燕鷗在此繁殖,也是澎湖鳥類最大棲息與度冬地之一,每年計有百餘鳥種、數千隻度冬或過境候鳥,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生態資源,若能善加維護與規劃,結合濕地周圍的海岸地形及潮間帶產業活動,將會成為澎湖最有特色的海岸濕地
青螺濕地由北而南大致可分為四區:
1. 青螺砂嘴海岸區:本區有砂嘴地形、玄武岩熔岩與海蝕地形、海岸造林區、文化遺址區及海岸潮間帶區、紫菜養殖區等。
2. 紅樹林復育區:本區位青螺廟南岸,防波堤以東的魚塭,至澎41公路旁之濕地等。
3. 青螺魚塭棲地:青螺魚塭棲地:本區為澎41公路以西的魚塭、人工棲地及部分防風林等。
4. 紅羅灣潮間帶區:本區為濕地防坡堤以西的紅羅灣潮間帶。
資料轉載自:臺灣濕地網(網址)
管理單位:澎湖國家風景管理處
「菜園里」的濕地為馬公市最大,也是最完整的濕地,因此被選為紅樹林的復育地點,也設立了「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和「濕地生態區」,同時本區也是候鳥在澎湖本島最大的過冬區。鳥相豐富,成為馬公賞鳥愛好者的賞鳥勝地。
管理單位:交通部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簡介:
澎湖北方面積最大無人島,過去以冬季紫菜採集的傳統產業活動聞名,本島呈南北走向,亦屬方山狀台地,主體由黝黑的玄武岩所構成,南側局部有珊瑚碎屑之白色沙灘,形成黑白對比,台地上露出更新市時期的「小門嶼層」,類似於小門嶼頂部的殼灰岩與鐵質石英砂岩,意味經歷過高海水位時期,且全島曾沉溺於海水面之下,方可構成此岩性之環境。
資料轉載自:澎湖國家海洋地質公園網站(網址)
簡介:
.最具特色之處有變化多端的柱狀節理,有直立狀、橫臥狀與放射狀。
.依據岩漿冷凝收縮與接觸面之關係,本島可見的大規模橫臥狀柱狀節理指示當時的節理形成位置可能為地下的岩漿通道或是侵入的岩漿匯聚並上引位置。
.出露地底下之地質構造,代表的是後期海水運動的旺盛侵蝕力,已將原有的「火山地形」破壞殆盡,此地景係為講解澎湖地景形成的極佳天然教室。
資料轉載自:澎湖國家海洋地質公園網站(網址)
管理單位: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開放時間:每週三至週日0900-1200;1400-1700
門票:免費
簡介:
澎湖化石館為本縣文化局附設之館舍,為一獨棟建築,現位於澎湖文化園區內,本館是以兒童為展示對象的館舍,將澎湖自然史做深入淺出的介紹,並透過館舍成立,讓歷年來徵集的化石文物,以系統的方式展陳。目前展出3項展覽,分別是位於1樓的「怪物『石』代-澎湖水道化石特展」,以及2樓「石破天『鯨』-吉貝長鬚鯨展」、「史前巨鱷-潘氏澎湖鱷展」。
資料轉載自澎湖縣政府文化局網站(網址)
簡介:
上層的柱狀玄武岩含有橄模石團塊的擄獲岩,下方的潮問帶間,可見長達百公尺的岩脈景觀。
全新世千年尺度古海水面上升的地景。
東側的地下水庫區,原為一縱深800公尺,橫寬約1公里的內灣,灣內表層覆蓋近5公尺厚的海相沉積物。
資料轉載自:澎湖國家海洋地質公園網站(網址)
北海岸玄武岩柱狀節理發達,呈現傾斜、倒臥、彎曲等各種型態,有傾斜狀柱狀節理-石硯、海蝕柱-石筆,及塔狀柱狀節理-百褶裙。
簡介:
大池至池西的海崖為西嶼西部最宏偉的玄武岩,且池西玄武岩成棕黑色,熔岩流呈層狀構造,柱狀節理呈彎曲狀、直立狀、放射狀,至為壯觀。
注意事項:欲觀賞本地自然景觀須注意安全
資料轉載自:澎湖國家海洋地質公園網站(網址)
簡介:
全島岩石組成,以中性安山岩嶼酸性流紋岩為主,有別於澎湖群島其他各島嶼之基性玄武岩,特別是島嶼東、西、北三面岩石裸露的海崖,有多種不同岩脈交錯,展現出極度破碎風化嚴重獨特地質景觀。
花嶼表土層有超過50條岩脈,其中以石英質岩脈居多。
植被具原生性,並無大面積外來草種分布。
資料轉載自:澎湖國家海洋地質公園網站(網址)
擁有全澎湖最密集的石滬群集最完整的淺坪,南側沙嘴更是全台最長最寬的珍貴沙嘴地形,偶有綠蠵龜上岸產卵。
錠鉤嶼是澎湖海域中,地形最奇特的島嶼之一,地勢起伏且柱狀節理方向不同,且由於柱狀經海蝕、風化,海蝕柱間形成一線天的奇景。
雞善嶼為典型玄武岩方山小島,由大小雞善兩島嶼所組成,柱狀節理發達,節理面多為六角形,稜角分明;柱狀玄武岩筆直立於海中,氣勢雄偉。
小白沙嶼有特殊彎曲的柱狀玄武岩景觀,北面有寬闊的海蝕平台,平台上隆起的灘岩,受海水的侵蝕後成豆腐狀;東面有一個看似半圓形的小火山口地型。
為台灣第二座風力發電廠,是澎湖第三代風力發電機,風力發電機組二期總計設置八組,每組可發電600千瓦,以電腦控制變速功能。當風力變化時,葉片的角度亦可隨之調整,轉速便可隨著發電需求調整,以維持穩定的發電功率。
周圍有斷層、岩脈、岩床、壺穴、海蝕柱及十分壯觀的玄武岩,山頂有澎湖爵床、澎湖大豆等澎湖植物,兩島間有一條海底步道,潮間帶生物豐富。
尖山電廠一號機至四號機,各10,443瓩(10.443MW)發電。1998年3月進行五號機至十二號機,各11,000瓩(11MW)之擴建計劃,2002年12月,尖山火力發電廠全部機組安裝完成供電,火力發電機組裝置容量合計約12.98萬瓩(129.8MW)。另外於2001年至2004年尖山電廠在白沙鄉中屯興建八部風力發電機組,每部裝置容量為0.6MW,並在湖西鄉興建六部風力發電機組,每部裝置容量為0.9MW,風力發電機組裝置容量合計約一萬瓩(10.2MW)。目前尖山發電廠的裝置容量總共為十四萬瓩(140MW)。
是澎湖重要的農業生產地之一,眾多的番薯、花生、葉菜類與冰花都出產自此,近年來湖東社區發展協會與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台南分局及深耕文化工作坊共同合作,希望以有機農業、低碳旅遊及在地飲食為核心,推動里海永續與食農教育。
成功水庫為澎湖地區第一個集水庫,位於湖西鄉舊地名港底村東側的低窪地。該處地形一面臨海、三面陸地環繞,每逢大雨,雨水皆由三面環繞的天然溝渠滙流至此處,再排向大海。
澎湖水族館,是一個展現大海之美也能夠傳遞知識的地方,除了讓大家更了解海洋生態,也更進一步關心海洋相關議題。藉由澎湖水族館展示海洋最自然的一面,讓世人們更了解海洋生態維護及環境保育的重要性,能夠更加珍惜海洋資源,就讓我們一起守護海洋,給生物良好的生存環境,將海洋的美麗世世代代延續。
赤崁地下水庫興建計畫是為了增加澎湖縣內可利用的水資源,主要利用赤崁盆地之地形,設置地下截水牆攔截地下水加以貯蓄而成。
地下截水牆長度為820公尺、寬度(厚度)為0.55公尺。
位於西嶼頭跨海大橋入口處合界的合橫國小,是小而美的特色小學,積極發展以海洋為主軸4大課程模組,建立「菊島愛海學校聯盟」。
將海洋教育特色導入教學,特別是海洋廢棄物議題方面,每月舉辦淨灘活動,並號召澎湖22所國中小參與淨灘,帶動社區淨灘風氣。106年獲得國家環境教育獎之殊榮。
最早在光緒九年(1883年),澎湖通判李嘉棠奉李鴻章之命,在當地內建造防禦砲臺。由於未能安裝新式大砲,因此在後來的中法戰爭未能發揮作用。中法戰後,臺灣巡撫劉銘傳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派記名提督吳宏洛(後升任澎湖鎮總兵)往澎湖勘察水路形勢,並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正月興工建造,為澎湖四座砲臺之一。光緒十五年(1889年)完工使用,並在甲午戰爭期間發揮作用。日治時期仍繼續使用此砲臺,並予以增修,戰後國軍亦將其整建運用,1992年時指定為一級古蹟。
該地於明鄭末年即設置炮台,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加以改建,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後,澎湖通判李嘉棠再次改建,次年完工。後台灣建省,劉銘傳於光緒11年請德國人鮑恩士再次改建,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完工,即為現今(2017年)所遺存的砲台。因其為台灣少數保存完整的古炮台,具歷史價值,於1983年被指定為一級古蹟。西嶼鄉西嶼砲台,在光緒13年(1887年)由總兵吳宏洛所建,架設四門英製阿姆斯壯大砲,已在民國72年(1983年)被列為一級古蹟,現稱為國定古蹟。
國內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近年來完成修復的古厝交由「二崁村聚落協進會」充分利用,發展成為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各項小型展覽館,有常民生活館、潮間帶館、社區博物館、漢藥館、童玩館、褒歌館等。走入二崁,映入眼簾,最吸睛的便是古厝牆上掛滿了當地居民自創的褒歌,內容描述生活點滴或傳頌男女思慕情懷,試著以閩南語唸唸看,保證趣味橫生。餓了走到柑仔店吃「土仁粿」、「金瓜粿」,渴了喝杯道地的杏仁茶。在古色古香的民宅內,聽老阿嬤最原汁原味的褒歌吟唱,或數人即興對唱,一來一往,創意十足,令人拍案叫絕,樂趣無窮。
天台山地質之岩石為微輝長斑岩,其節理成片狀,山丘是崗丘草原的代表地,山迷附近為望安文石產地及綠蠵龜產卵地。
主要為綠蠵龜生態研究,也為生態教育。全館的展示朝環境型、情境式的設計概念,提供一處感性、知性的生態教育環境。經過生物的形體模型,結合與觀眾互動的方式,希望民眾對於綠蠵龜的生態有更深入的認識。
亦為《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東吉嶼位於著名的黑水溝附近,因為海域海流險峻,故設有燈塔供往來船隻辨認方向,燈塔的下方有柱狀玄武岩,在碼頭附近,也可見到數個超大型的黃色岩塊鑲嵌在黑色的玄武岩壁上,這些黃色岩塊是玄武岩熔岩流噴發時所形成的微輝長斑岩,下方有海蝕平台,是由火山集塊岩構成,岩石中有巨大輝石礦物結晶出現,是此嶼較著名的火山碎屑岩出處。島嶼南北兩端地勢較高約50 米,中間較低為主要聚落集中區。
亦為《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西吉嶼位於東吉嶼西方約五公里處,屬於平坦的方山地形,於島上最特別的景觀是,西側及西北側的柱狀玄武岩,條理分明,排列整齊,綿延約800 公尺,十分壯觀。最高處約 20 米;坡度較陡處集中於島嶼北側。
亦為《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頭巾嶼初步分析約有三條岩脈,每條約長30-50m,岩性為玄武岩黝黑色,頭巾位於望安島南方約7 公里,是由許多岩礁構成的,其中較大的岩礁有六個。層層的玄武岩,成傾斜狀,蓋在火山角岩之上,成一不整合面。島上地勢陡峭,岩礁眾多。在火山角礫岩層中,有數條岩脈貫穿於海蝕平台上,平台上也散佈著大小不等的壺穴。
亦為《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退潮面積約1.5公頃,最高點24公尺。是由兩支屹立於海蝕平台上的巨大海蝕柱構成,因狀似鐵砧而得名。這些岩礁全是堅硬的火山角礫岩,均是燕鷗候鳥棲息與繁殖的場所,著名的鳳頭燕鷗(屬稀有的海鳥),便是鐵砧嶼的常客。兩海蝕柱位西南隅,一大一小,其較大者稱「砧」,最高點約17公尺,兩柱之東為一片較低平的岩礁,高度約3公尺。西北方有一礁稱「鐵砧頭」,東邊有一礁名「東勢塭仔」,二礁與鐵砧之間均有狹窄海溝,小船亦不能通過。鐵砧冬季盛產紫菜。
島嶼呈東北-西南走向,地形有明顯的起伏。約略位於島嶼中央的鞍部將島嶼分成南、北兩陸塊,北端的海拔61.6公尺,南端舊直昇機停機坪附近海拔達63.1公尺,是島上的極高點。東嶼坪嶼的南岸及西岸有珊瑚碎屑構成的砂礫質灘地,但南岸在興建港口與堤岸後,沙灘遭淘空漸為流失,造成灘岩裸露,海岸線後退極為明顯,西岸沙灘顆粒徑級較細小,目前築有防波堤以保護聚落。除去沙灘之分布所在,東嶼坪嶼海岸四周均是陡峭的海崖,東岸及北岸海崖海蝕作用旺盛,有海蝕溝、海蝕洞及海蝕柱等海岸地形分布。在島嶼北端的坡地,有先民利用玄武岩塊將之開闢成梯田,在澎湖群島極為罕見,現已廢耕漸為崩塌。在其西南有一由火山角礫岩及岩脈所組成的大岩塊,名為塔仔,碼頭的護岸防波堤已將其與東嶼坪嶼相連。
西嶼坪是一近似方形的方山,四周多為海崖所圍繞,西南及北岸各有小片海灘分布,範圍顯得侷限。平臺頂除向北入海的河谷外,其餘地勢極為平坦。西嶼坪海崖地形相當發達,多數是以垂直方式入海,坡度較緩有植物生長的有西北坡、西坡及南坡,其受季風吹襲程度皆有所異,植被組成也差別甚多。在島嶼的西南海崖避風處是銀合歡林地分布所在,島嶼北端的海崖則是以馬尼拉芝最為優勢,其它常見的植物有光果黃細心、小葉括根、酢醬草、莠狗尾草、土丁桂、線葉野百合、臺灣灰毛豆、黃土香、舖地蝙蝠草。
島嶼形勢與鋤頭或斧頭之形狀想像,便可知其命名由來。鋤頭嶼為東吉嶼西北方500公尺海域上的方山狀島嶼。地勢北高南低,是由上部黑色玄武岩熔岩流與下部土黃色凝灰岩質火山碎屑岩組成。鋤頭嶼海崖地形發達,除南岸有一小缺口緩傾入海,分布著珊瑚碎屑堆積外,其餘海岸皆為各式柱狀節理之玄武岩柱所環抱,在其西南則有一海蝕溝,寬度足以容納小型漁船駛入,極具特色。
花宅聚落是澎湖地區保存較完整的澎湖傳統聚落之一。漢人300多年前移民到此,先民觀察地形,周圍山丘環繞,宛如花瓣環繞著花心,於是在花心(山仔尾頂)附近墾地築屋,因此名為「花宅」。在花宅的古厝群中,最顯眼的莫過於曾家古厝其書卷造型的窗戶,像極微軟的註冊商標,還有紅磚裸砌成「曾」字型的窗櫺,如同開機的通關密碼般趣味。這是曾家子孫集資自費按原貌修護而成,保存先人產業令人敬佩。
東西吉廊道的海域面積約為1,200公頃,擁有廣大的珊瑚礁群,並有潮流地形湧升區,提供海域極為充沛的營養鹽與大量有機質,它就是像是一畝良田,又是南北魚類匯集處,擁有豐富海洋生態系統。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是臺灣第九座國家公園,也是第二座海洋型國家公園。澎湖南方四島是由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西嶼坪,這四個較大島嶼及周圍小型島嶼與海域組成,生態資源珍貴且物種多樣性高,也因為於台灣海峽的重要航道上,近年來澎湖南方四島人口外移嚴重,亦讓此地開發停滯,但也保留了許多1960年代澎湖群島的獨特風味。
七美石器工廠中保存最完整的一處,而且因為澎湖風大,那些石器不容易沉積,幾乎在地表就能看見。
東湖石器製造場沿著海崖線邊緣成條狀分佈,可惜的是此一遺址已被過去的公共工廠破壞大半,但由其遺留下來上萬片的石器堆砌小土丘可以推斷史前時代所生產的石器規模是非常龐大的。
於1980年代最先被發現,南港遺址散佈陶、石器遺物,有清楚的文化堆積層,並出現貝塚和墓葬遺跡,可證明先人不僅是路過停留,甚至可能久居於此。
七美島的地質呈現各種方向的柱狀、板狀節哩,岩層間又有岩脈、斷層、褶皺、壺穴等地質構造及特殊地形景觀;
島上多處文化遺址,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玉器十分珍貴,頂隙潮間帶有極富盛名的雙心石滬。
呈弦月形的"魚月"鯉灣,為天然的小灣澳,是七美島漁民最早近海作業的港口,現況僅以南側小範圍闢建為簡易的「𩵺 港」。𩵺鯉灣白色珊瑚碎屑的海灘,不但是七美唯一的戲水區,其海域極適合從事浮潛活動。附近的玄武岩地形非常發達,柱狀玄武岩呈倒臥狀、放射狀、交錯狀,頗為壯觀且多樣化;海蝕地形則處處可見。
菜園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成立於民國85年,是澎湖第一座水土保持戶教室,面積約六公頃,目前設置有集水系統設施區(農塘、跌水及涵管)、土壤沖蝕模擬區(覆蓋草區、裸露區及覆蓋區)、仙人掌多肉植物園區、水保植物根系觀察區及果樹認識區等,主要係提供環境教育功能。澎湖群島四周環海,植物終年暴露在高鹽度的環境中,年雨量僅一千毫米,其中蒸發量卻高達一千八百毫米,本身地形及土壤貧瘠,又有秋冬二季凜冽的東北季風,這些限制因素使得其地面上物種多樣性偏低、結構不穩定。特殊的景觀也造就了澎湖的觀光條件。
為解決澎湖地區缺水問題,建置3套海水淡化機組每日産製3000~5000 公噸合格之飲用水並結合至自來水系統,提供民眾使用。
島上地層顯著,玄武岩柱狀節理球狀風化外冒千變萬化,海蝕平台上又有蓮花座似的火山口地形。